查看原文
其他

劉耀中|閒談諾貝爾獎詩人布羅斯基

劉耀中 新大陸詩刊 2022-08-08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新大陸詩刊       

Joseph Brodsky,1940-1996



◇原文刊登於《新大陸》詩刊 2003年12月79期



劉耀中,美藉華裔學者,水源工程師,文化評論家。1934年生於廣東省中山。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土木工程系。1983年以來撰寫了大量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評論,在美國、香港、臺灣和大陸發表,並在大陸出版了《榮格、弗洛伊德與藝術》、《新生代的視野:一位美藉華人談西方文化》、《詩人與哲人》等書。




閒談諾貝爾獎詩人布羅斯基



劉耀中



一、黃金時代至白銀時代

 俄國文藝的發展往往比西歐遲些,普斯金於19世紀初引進拜倫式的浪漫主義後,法國象徵主義繼之進入俄國詩壇,那已是世紀末,人稱之為黃金時代至白銀時代。次於黃金時代則是象徵文藝在黃金時代發展到興盛的高峰而產生阿克梅Acmeism詩派:詩人有1921年被槍決了的古米廖夫(Gumilev,其妻阿赫馬托娃乃成吉思汗的後裔),和1938年死於西伯利亞的猶太裔曼杰列什塔姆(Man-delshtam)。該詩派是以至善至美來抵制俄國象徵主義其中的神秘和抽象,他們主張明晰簡潔阿波羅式的形式美,其對新詩的影響不了了之,反映得尼采的影響甚重。

 布羅斯基的諾貝爾詩人獎的代表性包括那群異議的至善至美派Pasternak人物,這也包括號稱為普斯金後俄國最偉大詩人布洛克(Blok)、斯維塔耶娃(Tse-tayeva)和帕斯捷爾納克(1960年曾拒收該筆諾貝爾獎金)。

 
二、列寧格勒

 布氏1940年生於列寧格勒,父母皆是猶太人,二次世界大戰當希特勒圍攻該城時,曾令納粹軍隊用圍城戰略,該役為時長達九百天,俄國老百姓死亡慘重無可形容,嬰孩的布羅斯基幸未餓斃。


三、猶太人文化背景

 布氏出身於質樸的猶太人家庭,一家住在只有一個房間的公寓內。15歲輟學開始在兵工廠工作,常換僱主,甚至曾在屍體公示所工作過。最後找到一份研究所的雜工,給了他到俄國偏遠地方旅行的機會,也得以常到圖書館閱讀,自學成材。工餘寫詩,50年代初已在列寧格勒獲得聲名。1960年得到阿赫馬托娃的重視,收為門徒。但由於年青的布羅斯基狂放不羈的天性,加以職業不定,1964年被蘇聯當局以“社會寄生蟲”和“沒有有學者資格而寫詩”兩個罪名判處五年苦役,流放到西伯利亞阿爾漢格爾斯克處。
 

四、檔案的一生

 由於他的檔案被人偷寄出蘇俄而獲得國際人士的注意和抗議而減刑兩年,實際上他只服役18個月。1969年回到列寧格勒,1972年短暫逗留維也納和倫敦後赴美,先後於密歇根、紐約、哥倫比亞、史密斯、馬薩諸塞、阿默斯特等大學執教。曾獲耶魯和牛津等著名大學榮譽博士。1980年遷居紐約的格林威治波希米亞人的鄉村,198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於1991年被授予美國桂冠詩人稱號,1996年卒於紐約時,有妻子和女兒在他身旁。
 

五、人生觀

 布氏的詩作多抒發個人情懷、感受,以沉思冥想方式表達對人生意義有普遍關注的主題的見解,認為沉默並非最完滿的最後答案。不光現代的生活那樣荒謬,人生的需要、飲食、朋友和愛情。

Joseph Brodsky and Maria Sozzani


六、奧登的協助

 布氏在西方的恩師、著名詩人奧登給了他很多有影響的提拔,甚至擺佈了他的諾貝爾獎(遺憾的是奧氏本人沒有領到該獎)。奧登和布羅斯基有西方傳統的偉大詩人的品質,他們兩人非常喜歡古典音樂和歌劇,對葉芝、希臘海外詩人卡瓦菲與古代亞歷山大城文化極為推崇。布氏年青時曾研究英國形而上學派(Metaphysical Poets)的詩和熟習波蘭文字,因而吸收了災禍詩人米洛茲的影響,這些顯然是他得到諾貝爾獎的因素。
 

七、作品

 他的早期以俄語寫成的詩有《詩集》(1965)和《荒原小注》(1970)。〈悼多恩〉一詩頗為詩壇矚目。較為重要的作品有《詞類之一》(1980)、《20世紀史》(1986)、《致烏拉尼亞》(1988)及論文集《小於一》(1986),其中有用英文寫的,也有用俄文寫的。


八、遺憾

 布羅斯基用英文譯自己的俄語詩和用英文創作的詩很多,與另一位從東歐到美國定居的諾貝爾獎詩人米洛茲並不用英語寫詩不同。布氏的作用有沉重的歷史感和抒情味,也有米洛茲那樣的濃烈,但在文壇上仍然遭到冷遇。布氏的俄文詩幸有較他年長和成熟的美國名詩人如赫克特、莫斯和魏爾伯替他譯成英文,他自譯的作品,則被人譏為是腫脹和誇張而缺乏音樂性和幽默感的,不合西方讀者的口味。
 

九、喜愛中國餐

 布羅斯基是一個健談者,常常說出惹人爭議的話,有趣的是他認為中國餐是世界上最多元、最好味道和最有民主和自由的烹飪;法國餐是花錢和費時的宴會。誰言不是?
 


 相 關 閱 讀

劉耀中|美與死──閒談女詩人米萊
劉耀中|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介紹
劉耀中|他們的詩不會死亡

    


 近期回顧


王性初 |  自助餐──詩壇的比喻

黃伯飛 | 說詩小札 7

劉強 | 千變萬化──談非馬詩的形式(下)

劉強 | 千變萬化──談非馬詩的形式(上)

非馬 | 紀老師的紅筆

曾貴芬|在上帝的漠然中自我救拔──論洛夫長詩《漂木》中的宗教情懷 (下)



       

主編 / 陳銘華   
 編委 / 陳銘華 遠方 達文顧問 / 非馬 鄭愁予 葉維廉 張錯 羅青公眾號編輯 / 蘇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